農田排灌機械-雙吸離心泵介紹
農田排灌機械-雙吸離心泵是利用各種能源和動力,提水灌入農田或排除農田多余水分的機械和設備。廣義的農田排灌機械-雙吸離心泵還包括水井鉆機、鏵式開溝犁、旋轉開溝機、暗溝犁、開溝鋪管機等。
目錄
1 農田排灌機械-雙吸離心泵
2 正文
3 概況
4 分類
5 應用
1 農田排灌機械-雙吸離心泵
2 正文
3 概況
4 分類
5 應用
6 配圖
7 相關連接
農田排灌機械-雙吸離心泵 - 農田排灌機械-雙吸離心泵
農田排灌機械-雙吸離心泵 - 正文
利用各種能源和動力,提水灌入農田或排除農田多余水分的機械和設備。廣義的農田排灌機械-雙吸離心泵還包括水井鉆機、鏵式開溝犁、旋轉開溝機、暗溝犁、開溝鋪管機等。
農田排灌機械-雙吸離心泵 - 概況
在中國,用桔槔和轆轤提水灌溉農田的歷史非常悠久。公元前2~前1世紀時已有翻車即龍骨水車出現,東漢時畢嵐和三國魏時馬鈞對翻車都有所改進(圖1)。元代《王禎農書》中,還載有筒車(圖2)、高轉筒車等利用自然水流自動提水的工具,說明這些工具在公元14世紀初已得到廣泛應用。埃及和印度古代也使用桔槔。在 5世紀,葡萄牙人制造了木質兩葉片泵,這是近代離心泵的雛型。18世紀初,法國制成第一臺蝸殼葉片泵。歐美各國在19世紀中葉制成多級葉片泵和扭曲葉片泵。19世紀末開始應用噴灌技術,至20世紀50年代得到迅速發展。自60年代中期起,滴灌裝置也迅速發展起來。 中國在20世紀20年代曾引進和制造少量水泵用于農田灌溉,但至1949年以前,大部分農田仍使用傳統的提水工具,而農用水泵總功率僅為72兆瓦左右。50年代初發展了各種人力、畜力和機力水車,并從1956年起開始研制各種農用水泵,首先發展低揚程混流泵和中、小型軸流泵,同時發展水輪泵、研制水錘泵和內燃水泵。至60年代研制設計了農用水泵系列,同時開始發展大型軸流泵和混流泵。60年代末開始發展潛水電泵,噴灌設備也逐步在城市郊區試用。至80年代初,全國農用水泵已發展到30個系列,350個型號,1100多個規格品種。1982年,農用水泵年產量已超過100萬臺。至1984年底,農用排灌動力機械保有量達615萬臺,總功率達7 765兆瓦。機電灌溉面積為3.76億畝,占有效灌溉面積的56.4%。
農田排灌機械-雙吸離心泵 - 分類
農田排灌機械-雙吸離心泵根據灌溉和排水的方式分為下述4類:
地面排灌機械 包括提水排灌和虹吸灌溉機組。由農用動力機械或利用自然能源驅動水泵,從河、湖、庫、塘、井中提水灌溉農田,或從農田、溝、渠、塘堰中提水排除積水,特別是排澇。動力機和水泵可組成移動式機組安裝在船、汽車或拖車上,也可用人力轉移。通常則多設置在泵房內,配以進、出水管道和閥門等其他水工設施,建成排灌站或抽水站(見提水灌溉)。
噴灌設備 見噴灌設備。
滴灌設備 包括有壓水源、管道和滴頭 3部分。有壓水源可采用水泵機組或高程水頭(落差)實現自流供水,其壓力比噴灌用有壓水源低。滴頭配置在靠近作物根部的地面,持續而小量地施水,水分滲入土壤供作物根系吸收。滴頭的工作壓力約3~5千帕。為使每個滴頭的壓力都相等,從而獲得均勻的滴水量,管道系統的設計可采用流進和流出、網絡循回、壓力迭加等方法。一般支管、毛管和滴頭不固定,根據滴灌需要而移動。初設投資費用較高,且滴頭孔小,容易被氧化物和硫化物的沉淀堵塞。因此,灌溉水有時須經過簡易凈化或過濾后使用。
滲灌設備 地下滲灌設備的水源和管道系統與滴灌設備相似,但用淺埋地下的滲水瓦管或打孔雙壁塑料管代替裝有滴頭的毛管,使滲水壓力超過土壤水分張力,從而向作物根系區滲水灌溉(見地下灌溉)。滲水毛管使用一定年限后,會腐蝕散碎而混入土壤,需要定期布管埋管。
農田排灌機械-雙吸離心泵 - 應用
為了充分發揮農田排灌機械-雙吸離心泵的經濟效益,應根據地形和水文條件,合理選定排灌站的站址,合理配置渠系和管路,并正確選定泵型、臺數及相應的揚程、流量等參數。水泵選型應以使用中的吸程、揚程和流量為依據,根據水泵提水的基本原理,采用各種調節方法來適應變化的要求,使動力與泵的額定功率配套恰當。井用泵應根據井深、井徑、動水位、涌水量和實際工作揚程選用合理的類型和參數:一般是深井高揚程采用長軸深井泵和潛水電泵;淺井或作業面使用離心泵、螺桿泵以及小型葉片泵或微型離心泵,并選用恰當的配套動力,也可使用低揚程潛水泵等。噴灌、滴灌和地下滲灌設備,根據所需壓力和流量合理選用動力、水泵和管道尺寸及系統。
上一條:自吸雙吸離心泵產品概述 下一條:氣力提升泵堵料原因分析及處理方法
站內查找
版權所有:長沙水泵廠湖南中開泵業(長一制泵) 專注工業流體輸送30年
地址:長沙市岳麓區望月湖街道江岸錦城小區7棟1樓郵箱:516558583@qq.com